没有去巴各拉兰前我从来不知道山中还产盐。盐本该是海的特产。
“你可以去看看,他们从山里面挖出盐来,煮一煮就成了山盐。”不认识的陌生人告我。
“那。。。他们从那里挖的呢?是洞里面有许多的盐像沙一样堆积吗?还是结晶成一大块一大块的盐晶,为了方便卖所以在水中煮成小小粉状的盐呢?”我好奇。
“那个。。。我也没有见过,但是你看到市面上用竹叶包的一筒筒就是山盐。”
老越市面上卖的山藤捆绑的竹叶山盐,大条的是我买的,小条的是使提芬卫廉要的。结果我都带回古晋了。使提芬卫廉对不起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“你想去看山盐的制作吗?龙巴望那里很多呢!”巴各拉兰的一个山民告诉我。
“龙巴望?那不是老越最大的土著群吗?听说龙巴望的女人大多数长得很漂亮。”我说。
“龙巴望是一个族群,也是一个甘榜的名字,在印尼境內。”山民说。
“很远吗?我想去姆露或巴里奧但好像都太远了,都是好几天的路程。”
“龙巴望用车子的话就一个半小时的路程,用走的也行,约三个小时吧!”
“那里很多山盐吗?”我又问。
“多喽!那里一带很多人煮山盐。”
“你见过那里人煮山盐吗?”
“哦!山盐就是用山里的水煮一煮就有盐出来了。”
“那是一种山里流出来的泉水吗?还是喷泉,从地里喷出来的?”
“呵!呵!那就是一种咸水,煮一煮就变成盐,没什么的。”山民很有智慧的回答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我决定去龙巴望看一看,在山上的巴各拉兰旅店等。那里是山上车夫、脚夫和货物的集散地,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客栈一样。可以在那里打探邻近数百公里甘榜(村庄)的一切讯息。
我干坐等了近四个小时,与一个坐在那里的机场工作人员聊起。
“山盐是吗?这里一带很多生产山盐的地方。”那好心的员工说。他看起来很像美国的印第安人,是和善的大伯样。(美国有些印第安部落很残暴,但,那是少数。)
“你见过人家生产山盐吗?”这里人好像什么都懂。
“那一带很多。”他手指往眼前一带一个虚恍。
“人家告诉我要去龙巴望看。”
“啊!那是!你怎么没乘早上跟车去龙巴望呢!这里上龙巴望坐车才一个半钟。”
“ 有啊!早上有一个山民告诉我要和我一起走龙巴望的路,结果我去打了一个电话他却走了。”
在这里我必需注明:打一个电话在市区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。但是在山区,家家户户都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必需走上20分钟的山路打公共电话,加上沿途问路。。。。加上花了一段时间证明那电话根本是坏的。。。。加上。。。我很不 甘心的试了又试(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的电话呀!)。。。。。这么一个来回花了我一个多小时。所以我不能怪那山民弃我而去。
“现在天气转热,就没人上路了。”
“那路会很难走吗?我听说走路就三个小时,若没有人带,我看我自己走去就可以了。”难得到了这里我想我总不能为了三个小时的路程而止步于巴各拉兰。
“ 那不行!路是没什么,就像你从老越到巴各拉兰的路一样。但那边是印尼的地界,那里的人很友善,可是印尼的其他人就难说。万一遇上坏人你怎么办?万一印尼军人刁难你,你怎么回?路就只有一条,直通龙巴望,有人带就会好很多,当地人会知道如何处理。”他好心的提醒我,还叫了一杯咖啡请我喝。然后又说:“那山盐就是 山里的水,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咸。人家用煮的,从白天煮到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才能煮出山盐来。很不容易!”他抬头看了看印尼那边转黑的云层:“要下雨了!”
请我喝咖啡乌的机场员工,是不是很和善可亲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也许我始终赖在那小店不走,也许我的神我的上帝怜悯我的傻劲!近3点的时候,有一个龙巴望的美女告诉我有一个人有电单车的要去龙巴望。我于是将咖啡连渣灌了满口,拉了行李就走!
“你坐过电单车吗?”那司机兼导游问。
“有!”我点头,虽然我从小到大坐电单车的时数加起来应该不到一个小时,而且都是在康庄平坦的路上。
我一手按在司机的肩上,一手抓着车后用车轮內胎捆绑着的断裂把手,我们都没有戴头盔。就这么上路!
绑在竹竿上打水的罐子
去龙巴望的路上看到的第一口盐水井,旁边就是山民打出来的一罐井水,我从那里尝的
在龙明旦经过一个稻田的时候,有许多人在舖设粗石道路。山民似乎只要在路边见人就会停车下来寒喧一阵。他们问了我的来意,告诉我这里就有一口盐水井。我很兴奋,马上就跟一个人往田里走去。都说是稻田了,稻田的水清不清本来就无所谓,因为我们大概都不会打那水来喝。
那一口盐水井也就是以一条约七寸直径的中空木桐插下去围成的井。井?好小的井,在稻田里的井,井里是水,井外也是水,感觉好奇怪。热心的山民为我打了一罐的水让我尝。那井里井外的水看起来都是一样的,一样的浊。
“这就是制造山盐的水吗?”我迟疑着,问一些话来掩饰我的不安。
“这个是可以的,但是因为它不够咸,所以我们只是直接打这井水来煮菜。”
“就这么喝吗?”我不放心。
“对!”也许喝一口水是很简单的事,他没有过多的说明。
于是我硬着头皮伸手进罐內沾了一把水在舌上尝了一下。的确不怎么咸,我感觉不出是一路跋涉的手心汗水味还是盐水井的味道。
山民见我喝得斯文太过,自己奉起罐子一个古碌喝了两口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到了龙巴望一个旅馆,那导游问我是不是还要去看山盐的制作?
“当然要!”我坚决的点头!
笑话!屁股在山道上颠了那么久,那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呀?
就这样导游要我在旅馆等他一下,他的电单车有问题必需去小修一下。
我于是住进旅馆,并冲了一个凉后等了半个小时才见他来。
去看山盐的路又是经过另一片的泥泞、河流。我不确定那些河在干涸的时候原本是不是一条路。因为我必须从车上下来涉水而过。有一条河的独木桥就在水下,上面是及膝的河水。
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,我们到了巴各布宛生产山盐的地方。围着一口水井,三面是长形简陋的亭子,这就是山盐制作的地方。下面烧着的是柴火,中间是用石块砌的灶和盛满水的锅,在锅上面架着的是满满一段段劈好的柴。那煮盐的锅就是齐中间切一半的油桶。
煮盐的长亭,锅上面堆着许多烧火柴
我不知道该从那里开始问。那里的山民却先开口问我,“你从那里来?”
“古晋!”我说。
“来多久了?”,“第一次来吗?”这里的山民总是友善的一个接一个的问。虽然是在印尼境內,我却感受不到国界的分別。
“你们都住在这里吗?”我指了指那些亭子,因为我看到里面有草席卧铺。
“不,我们晚上都回家的。。。那个,只是我们中午休息的地方。”一个山民说。
“这里晚上常有精灵出没。。。就是像鬼的东西。”我的导游告诉我,原来他自己就是巴各布宛的居民。“那些东西不会伤害本村的人,但是若其他村子的人晚上在这里就会被骚扰。”
他说得令我很想在这里过夜,看看精灵是怎么回事,大不了被吓一个晚上,早上包着满是屎尿的裤子离开。但是我来是探访山盐的制作的,不是来看精灵的。
煮山盐的工厂,中间有人的地方就是盐水井的所在
“你们煮这样一锅盐需要多久的时间啊?”我将话题引回。
“这样一满锅若现在烧,今天一天加上明天就会干了。”
“那就可以盛起来了吗?”我问。
“不!我们一般要煮干再盛满,凡此三次。”山民尽心的回答。
“那整个过程就需要约七天吧!”我算了一下。
“要的!这样煮干了三次就可以起出约八十罐红字牛奶罐的份量。”这里没有秤,因此没有重量的单位。
“那,晚上没有人看火不就熄了吗?第二天再点火?”喜欢烧烤的人就一定知道,用木材生火没有那么简单。烧烤的时候若花了几个小时生不起火是十分扫兴的。我以心比心,故有此一问。
“只能那样啊!”他缅腆的笑了笑然后又说:“如果有很急的需要我们才会留在这里过夜。”
“火熄了再点那不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吗?”不会生火的人,就只会担心生火的事。
“那不是问题,辛苦的是砍柴,烧一桶八十罐的盐需要用到两个格子里的柴。砍柴需要去越来越远的地方,还要用牛拉回来。”
导游拿了山盐给我尝,那山盐的余味是甜的,和海盐相比山盐也没有那么咸。
“这口井,你们当初怎能知道这里的水是咸的呢?”
那里年岁最大的一位妇人告我,他们也不知道当初怎么发现的。
“那这口井到现在有多久的时间了?”我这个问题着实让热心的山民花了许多的时间在寻找答案。后来我们在洋灰地上找到了“1-9-1939”。他们告诉我那就是这口井的出现年份。
“哈哈!我们都还没有生出来呢!”那年岁最大的妇人说道。
“这是什么材质做的啊!为什么是红色的?”
“就只是洋灰。”山民说。
“洋灰不是红色的呀!”
“我想应该是常年被这含盐份的井水冲洗的原故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附近的山盐里面就是这里的山盐带红色。
在巴各布宛见到的大盐水井
“里面都是水,洋灰怎能涂在里面?”
“这个简单,我们将水打起来倒掉,然后才砌上灰。。。那水是很慢很慢冒出来的!”他看出了我的顾虑,接着又说:“从前的人告诉我,这井更早的时候是用木桐挖空了塞下去的。”
这里山盐的制作全是村里私人的家庭制作,不属于公司或单一的一个人或家族。所以一个亭子就是一个家庭在煮盐。在老越市卖的竹叶包装山盐我却没有在这里看到。这里的山盐都包在塑料袋中然后装在尼龙袋內,我想这样可以防潮也可以耐久存。巴各布宛产的山盐色微红、粒粗,这和我后来在龙明旦买的山盐在大小、色泽上都不一样。因此这里人可以从盐的粗细和色泽分出那盐是那里来的。
山 民当初是怎么会发现那里有山盐水呢?这问题我在回来的时候一直在想,我并没有从山民的口中得到答案。我的猜想是,因为所看到的几个盐水井附近都是稻田。也 许山民在种稻的时候发现那里的稻长的不好,就将那里一带填高,挖下水井,就有了盐水井。无论如果我相信发现山盐水一定和种稻有关。
中英地名对照:
1。巴各拉兰:Ba'Kelalan
2。巴各布宛:Ba'Kebuan
3。龙巴望:Long Bawan (也写成Lum Bawan)
4。龙明旦:Long Midang
5。巴里奧:Ba'Rio
6。巴各拉兰旅店:Ba'Kelalan Inn
7。姆露:Mulud
“BA” 在土语是山溪流经之地,后面跟着的是山溪的名称。因此Ba'Kelalan那里一定有一条叫Kelalan的溪流。
“LONG” 在土语是相当于马来语的“KUALA”,就是河流流经之地。不是英语,没有“长”也没有“期盼”的意思。因此Long Bawan就一定伴着一条Bawan河。
“BA” 和 “LONG” 在土语都是水流经过之地。是河或是溪也很难下断,只能相对而言。Ba'Kelalan是高原,因为附近没有更高的山,所以显得高,所以那河被认为是“BA”。反而是Long Bawan环绕在群山中的低地,所以那里的河被认为是“LONG”。事实上以卫星定位仪得出的海拔高度,Long Bawan是比Ba'Kelalan还高上3公尺的谷地。
盐水井的內观,山民说若他们几天不煮盐,水位会上升到地面,反之会降到很深的井底
见我问东问西,山民都在笑我
煮盐的灶
没人管理的灶头,看起来脏脏的
山盐完~
2008年10月24日1240AM
好细腻的流程和描述=)
ReplyDelete一定不知道我来了几次,也不知道其他人看得完么。。
呵呵!
现在才发现你的留言,太懒了,北砂行都还没有写完。其他人看不看得完不重要,这里是我个人在砂拉越生活的纪念。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