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小有两样我自己最喜欢的东西,一个是手电筒,另一个就是刀。小孩子玩刀总不是太好,像我这样被父母呵护中长大的独子, 更是没有玩刀的机会。但是对于书上提到刀的情节我总是细细阅读。形形色色的刀让我如痴如醉,只要有刀就让我记忆深刻,那怕那只是喊出来的刀“耶和华与基甸 的刀”。刀在诉说着人类的文明,刀在诉说着人类的文化。从石器时代的石刀开始,刀就与人的生活形影不离。
剑和刀不同。双刃剑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战争,就是为了杀人,长剑是杀人,短剑也是杀人,不过是方便暗杀。古时候,远至铜器时代,出现剑这种武器主要是因 为冶铁技术落后。为了应付长时间在战场上的砍杀,双刃的剑比刀有双倍的砍杀率。那时代的剑又短又厚又粗,约在18寸左右,主要是因为铜器软,太长容易折 断。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,兵器的刃口可以更长久的使用,剑的时代于是没落。失去实在军事用途的剑,却因为历史因素,成了王候贵族手中的权威像征。因为剑成 了王候的像征,在十八般兵器的排位中就排上第一的位子。这个怎么说呢?统治者不事生产是事实,保家卫国一般上他们不会排前面。因此他们手所握的只要看起来威武,好不好用是不重要的。这样他们手中就不能握着看起来像砍柴的刀或木匠用的斧。握着一把上古的时候战场上杀人的凶器反而看起来比较有点意思。这就是无用之用!(这剑的理论是我自己在历史中推演的结论)
住在古晋的我很早就知道马来人的巴冷刀和砂拉越其他土著不同。巴冷刀就是华族称的砍刀或砍柴刀(这也是我的看法,我的部落当然都是我的看法,若想知道別人的看法就请看別人的部落吧!),刀身一般长12寸至20寸不等。其作用主要是在森林中防身、砍树、觅食之用。在市区我们不太可能身上配带巴冷刀,因为城市人想吃东西就用钱,树不能乱砍,防身的话戴个护身符吧!因为城里人比较可能被车撞死,巴冷刀救不了谁。由于马来民族是马来西亚最庞大的种族,因此市面上卖的巴冷刀以马来民族的巴冷刀为主。砂拉越各种土著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刀,简单的说它们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刀身、刀柄设计上的不同。刀身体现在刀刃口、弧度、刀尖;刀柄是看雕刻和形状,鸟头状主要是马来民族的刀柄。
在巴各拉兰黑暗的雨夜中我在旅店长廊见到挂在墙上的三支巴冷刀。那几只刀身长逾24寸,这么长的刀是战争用的刀。除非有特殊的用途,一把刀长逾两尺,多少与战争有关,而长逾三尺的刀就必然是马战的刀,马刀。既然说是战争的刀,这种刀出现的目的就完完全全为了方便杀人。一寸短一寸险,这在战场上是不容置疑 的。战争的刀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中,在吉凶上有不同的诠释。将杀戮的兵器挂在旅店中有什么意义呢?我曾为了这问题询问了店东,我得到的答案是:“一支RM280!”
这次的北砂行中,我有幸在本南村中见识了两种砂拉越土著的刀。这两把刀是属于在那里传道的两位牧师的。他们一位是 巴各拉兰的龙巴望族,一位是。。。我忘了是什么民族,但是他太太是加央族,因此他手中拿的是加央族的刀。这一带的土著身上配戴的都是一套两式的刀,一支是巴冷刀, 一支是剥猪皮的尖刀。因为是剥猪皮的刀,这就表示这里有许多的野猪可猎!牧师讲解的很是简短,也许牧师的职责是为人排解圣经和生活上的疑难,不是讲解刀的 认识。但是经过牧师这么简单的启发,我将来就可以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,询问砂州各民族的刀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了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